文化隨筆
出版網絡
大學出版社
中小學教參
兒童及青少年刊物
宗教出版
流行讀物
旅遊書刊
財經書刊
電子科技書刊
綜合書刊
其他
出版通識
基本資料
版權問題
技術事宜
費用及版稅
組稿出版

文化隨筆
從出版紙本、數位,到出版「華山1914文創園區」——王榮文的出版之路 - 黃燕琪 2019年5月22日

「華山今論劍、創意起擂台」——這是台灣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場所精神,王榮文說過金庸筆下的華山是江湖英雄比武論劍的擂台,台灣的華山將是文創產業高手競飇創意的舞台。他們以文化為刀,以創意為劍,在華山上一會各路好友。從2007年起,短短十一年間,華山文創園區便成為了台灣文創產業數一數二的旗艦基地,每年舉辦超過二千場活動,參與及消費人次更超過四百萬。如此驕人的成績,它的成功到底有什麼秘訣?香港又有什麼值得借鏡的地方呢?

本年度周年聯歡晚宴,學會有幸邀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撥冗來臨參與,還分享了他經營華山文創園區的寶貴經驗。他對出版及文創上的獨特見解令眾人獲益良多,也為晚宴增色不少。

在出版業打滾多年的他,分析了台灣出版業面臨的三大挑戰,同時也是香港出版業所面臨的挑戰。首先,紙本書需求不再增加,但出版社數目沒有減少,因而版權競爭更為激烈。然後,電子書雖然是趨勢,但數位出版方興未艾,目前出版社的投入成本仍高過收益。最後,華文出版市場一體化已經形成,最大的中國市場未對台灣開放。面對這三大挑戰,遠流出版公司亦積極構思因應策略,包括強本固元、向數位及文創轉型。

數位轉型——台灣雲端書庫

在數位方面,王榮文建立了永續經營的電子書產業生態系統。過去圖書館採購電子書,通常一次性買斷,沒有公共授借權付版權費的概念。授借權制度最早成立於1946年的丹麥,丹麥人認為圖書館每借出一本書,市場上就會少賣一本書,所以公共圖書館的免費借閱服務損害了版權持有人的潛在經濟收益,因此圖書館應該補償他們的潛在經濟損失。

香港方面,特首林鄭月娥亦曾在其政綱提及會研究在公共圖書館推行授借權,為出版業及創作者提供更穩定的經營及創作環境。在2012年,王榮文推動建設了全民共享的知識平台「台灣雲端書庫」,以推廣閱讀為核心,並創造政府、產業、作家的多贏局面。2018年,遠流出版更憑著「台灣雲端書庫」獲得智慧城市卓越貢獻獎——智慧創新獎。書庫每天都有最新的書和雜誌上架,讀者不必預付電子書費,有借閱才計價,也不必投入大筆費用建設DRM平台。

文創轉型——華山1914文創園區

在文創方面,2006年王榮文以台北市雜誌公會理事長身分,應韓國坡州出版城之邀,參加開幕研討會,並帶隊訪問韓國產官學各界,完成「我國建立出版產業園區之可行性研究」專書。是次訪團,王榮文參觀了韓國坡州正大力進行中的書城和藝術村規劃,在首爾仁寺洞大街上,整條街賣的都是文創商品,還有六個畫廊及即興表演,韓國在文創產業上的成功成為他經營華山的重要契機,他更表示:「韓國人可以,台灣人也可以。」

華山1914文創園區橫跨台北酒廠及樟腦工廠的遺址,命名中的「1914」則指酒廠的啟用年分,園區的本質上是歷史建築的活化及閒置工業遺址的再利用。王榮文還分享了《老屋創生25帖》這本書,書中介紹了25種營運老屋的方法,探討台灣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包括多功能書店、文化場館、民宿旅店、餐飲空間、藝術空間、工作空間及創意複合空間等,華山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王榮文對華山的願景想像是「一種風景,可以欣賞;一所學校,可以學習;一座舞台,可以展現成果,揮灑能量;一本大書,紀錄下我們從過去到未來的努力軌跡。」

王榮文過去做紙本及數位出版,現在做華山就像做一個空間出版,而出版這一行就是做一個平台。在他的帶領下,華山建立了一種獨特的經營模式,一個集「會、展、演、店」為一身的平台。在會議方面,有「TED X Taipei」、「Maker Faire」、「西村幸夫25年的陪伴與觀察」等等;在展覽方面,有「吉卜力的動畫世界」、「伊藤潤二」、「海賊王」等等;在演出方面,有金枝演社、阿波之音、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等等;在店舖方面,有FabCafe、知音文創、青鳥書店等等近二十間不同店舖及其他快閃店。2018年,白爛貓快閃店營業額更達到一個月三千萬的驚人金額,華山人流之旺盛可見一斑。

從2007年的艱難起步,甚至飽受質疑與批評,到2015年轉虧為盈,華山現在每年都會收到二千份以上企劃提案,並從中不斷學習和進步。對台灣市民來說,華山是一個可以看電影、聽演講、欣賞戲劇、看展覽、逛市集、吃飯聊天、在草地上打滾的休閒放鬆好去處,連不少街頭藝人也會趁著假日來華山表演;對其他遊客來說,華山也是個有得吃、有得逛、有得玩、有得買的旅遊熱點。華山成功結合了文化、旅遊和商業三方面,在雅與俗之間尋求平衡,成就了華山今天的盛況。

那麼香港又能不能吸取華山的寶貴經驗,套用在香港呢?

首先,香港土地有限,租金也相較昂貴得多,要成就另一個華山也許不太可能,但是王榮文的文創產業觀卻很值得我們參考,華山在文化、旅遊和商業上都滿足了不同人的需要,他巧妙地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非常困難,尤其在香港這個相當商業化的城市中更是困難。藝術和商業間一旦失衡,結果不是被人詬病只有消費而無文化,就是壓根連經營成本都賺不到。要落實文化產業化,核心在於鼓勵原創,有了成功的原創,便能將其「一源多用」,拓展到不同範疇,例如文字、漫畫、動畫、音樂、遊戲或影視等。香港從來不缺創作人才,遺憾的是提供給他們的資源和平台都不足,在政府、創作者、發表平台及消費者之間,如果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香港的文創產業便難以真正冒起頭來。

 

 

文化隨筆